查看原文
其他

刘元春副校长在首期CMF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思想研讨会上的致辞

刘元春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1-07-22


作者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本文字数:2714字

阅读时间:5分钟


2021年4月7日,首期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理论与思想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做重要致辞: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的季度论坛、月度数据分析会、热点问题研讨会三大版块集中于对中国宏观实践、宏观动态、宏观政策作深度分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们团队深深认识到,单纯就实践谈实践难以对整个社会提出新的看法,难以对未来的宏观实践进行引领性的创新,所以我们认为应当在经济思想、经济理论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全面系统的讨论。因此,我们今天正式开启第四大版块——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思想的研究。


理论与思想版块主要定位于两个方面:第一,聚焦整个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理论,力求将学界最前沿的理论发展通过通俗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向社会进行传递。第二,我们对于当前热点问题的讨论要回归到历史上经济学理论的争论当中,回归到当前世界上最前沿的政策讨论上。近些年很多政策的出台背后都蕴含着大的理论、大的思想的转型,因此我们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运行规律要有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探索。


理论与思想版块的推出正当其时,这是因为宏观经济理论的“大厦”不仅面临着修正,更面临着革命性的危机。宏观经济学不仅要进行自我改良,更重要的是已经发生了一系列范式的调整,这些调整已经蕴含着革命性的变化,而不仅是简单的修正。



我们看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于经典经济学所总结的宏观经济学新共识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宏观经济不仅需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同时还需要宏观审慎监管。在理论层面,我们看到宏观经济学所关注的核心目标不仅包括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还包括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我们一般认为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是宏观经济学的大扩张、大调整,理论界普遍认为我们应该将金融因素、货币因素全面体现在宏观经济模型中,从而使抽象的经济运行与现实的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具有同步性。


然而这种创新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宏观经济所面临的困境,这些困境经受着几个方面的挑战:首先,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长达10年的经济停滞,我们运用传统理论和修正后的理论都难以解释。其次,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所带来的整个金融市场四大典型事实的出现,严重冲击了宏观经济学假定的基本条件,比如利率为负、期货价格为负、海量的货币扩张和财政扩张等,这些事实在哲学基础上都对传统的理论假设前提提出了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充分说明了目前建立在新古典理论基础上的宏观经济学框架面临着革命性的变化


基于此,宏观经济学需要重新认识,整个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需要重新认识宏观经济传递的这种基本机制,需要重新认识我们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哲学、工具体系和操作模式。经济学从蓬勃繁荣之后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框架,到现在又面临着一次大的调整。在这样的一种基础哲学发生大变化的时代,如果我们要想用传统的理论来分析全新的事实,那么就一定会走到政策分析的误区之中,我们的思想和理论正在面临着大的变革和调整。


在这样的大调整当中,我们看到中国经济虽然在过去的20年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问题,但是中国经济的奇迹仍在延续,中国的宏观调控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其自有的特色,并赢得世界同行的尊重。这种奇迹的产生,并不是简单地依附于我们对于西方经济学范式和西方宏观政策哲学的延续,因为我们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坚守了以规划为主导、财政和货币政策为主体、就业投资等政策相配合的一套宏观治理模式,更重要的是,在坚持宏观规划为主体的基础上,我们坚持了“党管经济”的基本理念,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这种结合在宏观调控中得到了全面的反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守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定位:第一,我们强调跨期配置资源、动态发展生产力的主导思想;第二,坚持了体系化赶超的策略;第三,贯彻了市场和区域竞争的战略体系;第四,通过宏观治理防止社会再生产的失衡和系统性危机。在中国的宏观调控当中,没有吸收新古典理论所强调的二分化,没有简单地认为短期变化对长期没有任何影响,而这样的一些理念恰恰是全面修正和丰富现代宏观经济思想所必要的养分,也是现代西方学者所讨论的一系列的新范畴。因此,我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实践和中国经济思想本身的发展能够在这一次宏观经济理论大革命的过程中提供有用的实践支撑和思想支撑,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团队,包括各位嘉宾和学界同仁应该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国学者应该团结起来,立足于中国实践的富矿,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学框架


我们今天启动的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思想版块的研究,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想分领域、逐步地将目前理论界所面临的困惑、思想的冲突,以及中国实践的创新进行体系化,将零星的思想火花逐步上升到新的理论体系范畴之上,从而真正形成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延伸阅读

刘元春:全球收入不平等的7大典型事实与5大新问题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杨瑞龙:讨论货币政策理论要更多关注微观基础


王晋斌:近期的“爆仓”现象可能难挡美国股市泡沫的扩大


郑新业:“碳中和”需要高水平的配套政策


王孝松:中国应以维护多边贸易体系赢得经贸规则话语权


王晋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决定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张斌:积极使用货币政策,减少财政刺激依赖


招聘 |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秘书处行政助理


首期CMF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思想报告发布!深度聚焦“后金融危机时期货币政策理论的新进展”


伍戈:货币政策进入“无人区”,需谨慎适度使用


张明:仍需对货币政策范式转换持谨慎态度


王晋斌:欧元之父走了,他还在影响着19个国家的“钱袋子”


于泽:构建确权增值的新型城乡关系


【预告】CMF启动全新研究版块——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思想,首期研讨会即将举行!


闫衍:评级行业迈向市场化发展新格局


王晋斌:谨防发达经济体产出缺口较快速收敛中的债务风险暴露


刘瑞明:提振消费的关键是缩小生存性支出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长按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CMF由人大副校长刘元春,人大一级教授、CMF联席主席杨瑞龙及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依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专家,聚焦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季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月度发布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不定期举办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发布专题报告,共累计公开发布研究报告600余份,参与联合研究专家逾500位。成立15年以来,论坛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评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